十年回首,已是滄海桑田——西雙版納州拉祜族山寨曼班三隊的脫貧故事(上)

2020-12-01 20:29:45 閱讀量49803 字數(shù)2915

10月27日上午,曼班三隊。

  燦爛的陽光下,17棟風格統(tǒng)一的干欄式民居依山勢錯落排列,在青山之間格外醒目。寨子里,干凈的水泥路旁有鮮花開得正艷,一群拉祜族婦女有說有笑地坐在樹蔭下剝著茶籽,幾個孩子在跑來跑去嬉戲……

  曼班三隊,是“直過民族”拉祜族聚居的寨子,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鄉(xiāng)曼囡村委會。2008年以前,這里還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地方,村民過著久居山林、與世隔絕,不識文字、不明出身的日子。十年回首,已是滄海桑田。如今,村民們的精神面貌和生產(chǎn)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以物換物到網(wǎng)上購物

  正午時分,曼班三隊村民小組長扎培正在家里網(wǎng)上購物?!百I的東西一般5至6天能收到,快遞公司送到村委會,騎摩托下去拿大約需要20分鐘?!彼呎f邊給記者看手機,展示在網(wǎng)上買、賣過的東西。

  說話間,去山里干活的扎培父親回家了,神情木然、對人不理不睬?!拔业?0多歲了,他們這輩人都這樣?!痹嗾f,“以前他們躲在山里,生活靠挖一些野菜、芭蕉花,到別的村寨去換米、鹽巴和辣椒。”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2009年?!斑@幾年,我跟著羅隊長學會了科學種茶,還受過大益茶場的初茶加工培訓,打算在村里辦一個茶廠,把大家的茶葉收起來統(tǒng)一加工好再賣出去,可以多賣些錢。”扎培打算,明年去學開車,等攢夠了錢也買輛汽車。

  村民扎牙家樓下擺著兩輛摩托車。“老婆也要騎摩托,就又買了個大的。”扎牙笑著說。“家里有存款嗎?”“沒有。”“今年賣春茶的錢都花光了吧?”“還有3000多元存款呢!”記者和扎牙的問答引起了村民的哄笑。的確,學校老師說過,扎牙女兒那過的生活費早就交齊了。

  “拉祜、拉祜、拉祜喲,快樂拉祜喲……”寨子里小廣場上,勐??h民族文化工作隊員王正明正帶著村民排練歌舞。王正明說,今年9月,她們到縣里參加民族團結宣傳月的表演,還去了KTV。“原來不會說漢話,也不會唱歌,現(xiàn)在大家可以一起唱,高興?!眳⒓优啪毜拇迕衲壤χf。

  像扎培、扎牙、娜拉一樣,曼班三隊的村民告別了過去以物換物的交易方式,有了商品意識;曾經(jīng)膽怯、敏感的性格漸漸淡去,有了陽光、自信。被曼班三隊的人親切稱為“羅隊長”的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羅志華清楚地記得,2015年全村僅1戶有按鍵手機,現(xiàn)在有15戶用智能手機,年輕人都會上網(wǎng)、聊微信、能網(wǎng)購。5年來,寨子里有524人次走出去開眼界、見世面……村民們從不聞身外事到現(xiàn)在會看新聞、有想法、肯干事了。

  從見人就躲到想上大學

  小伙子扎瓦是曼班三隊現(xiàn)在僅有的三名職高生之一,身材高挑、西裝筆挺,咧嘴一笑、帥氣十足。此時的扎瓦,與一張12年前照片上的他判若兩人。照片中,坐在木板上的扎瓦衣衫破舊,雙眼無光。短短幾年,扎瓦識了字,見了世面,對自己的形象有了要求。“我學的是機修專業(yè),畢業(yè)后想到景洪或勐海打工?!痹哒f。

  村民們眼神、表情到衣著、行為的變化,折射出曼班三隊滄海桑田的巨變,而這些,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帶著“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和決心,各級黨委、政府和駐村扶貧工作組投入到這場漫長的持久戰(zhàn)中。幫扶單位和工作組從培訓普通話、組織看新聞,到帶著大家走出去,千方百計教村民學漢字、認數(shù)字、拓眼界;從教會大家洗手洗衣服、洗澡疊被子,到明白孩子要上學、生病要就醫(yī),一點點教授、一天天陪伴?!盀榱思ぐl(fā)村民的內生動力,我們實行以表現(xiàn)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鼓勵機制,激勵村民保持勤勞、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绷_志華說。

  “上大學?!?2歲的小姑娘那提在曼囡小學上五年級,被問及有什么夢想時,她毫不遲疑地回答。可就在5年前,她還“不知學校為何物”,老師為了讓她上學,要一大早“抓”她起床,“哄”進課堂,“防”著逃跑,跑了連夜再“追”回來。

  還有村民扎雨,因為父母吸毒,小時候曾在外面的村寨流浪。實施精準扶貧后,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扎雨從一個居無定所的流浪者轉變?yōu)樽∮兴?、病有所醫(yī)的人,自己種了15畝茶樹,每天悉心照料……

  看見人就躲、用手抓飯吃、生病不就醫(yī)、孩子不上學……曼班三隊村民曾經(jīng)的這些過往,已隨著脫貧攻堅戰(zhàn)的勝利被封存在歷史長河中。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在改變、在行動、在用心謀劃未來。

  從靠救濟到年入7萬

  茶山上,村民娜四正在茶地里翻地、培土,丈夫扎藥拿著電動割草機清理雜草。

  今年31歲的娜四,曾是曼班三隊唯一的女獵人?!耙郧安欢ǚN植)技術,糧食種下去就隨它長,有時野草長得比谷子還高,來年能收獲多少全憑運氣?!蹦人幕貞?,以前家里種的谷子只夠吃小半年,剩下的大半年只能靠政府發(fā)救濟糧或者進山打獵。

  “工作組來了以后,帶著我們種茶葉、種水稻、種玉米,還教我們養(yǎng)豬、養(yǎng)雞?!蹦人恼f,家里如今有30畝茶、8畝水稻、4畝玉米,去年有7萬元的收入。

  和娜四一樣,村支書扎坎家從原來糧食基本靠救濟,到去年水稻收成90袋(每袋40公斤),一年收糧夠吃三年,嘗到了科學種植的甜頭。如今,村里人會使用農機,全村共有5輛三輪農用車、各類農用機械38臺。扎坎說,今后要抓好村里的種植和養(yǎng)殖,讓孩子們好好學習,將來走出去上大學,在城市里有份工作。

  布朗山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鄉(xiāng)長巖溫香說,在曼班三隊,村民原來的生活散漫、粗種薄收的生活生產(chǎn)方式已經(jīng)徹底改變了,全村水稻畝產(chǎn)由曾經(jīng)的260公斤增加到最高733公斤,居全鄉(xiāng)之首。還發(fā)展了以茶葉和“小耳朵”豬為主,柑橘、芒果為輔的特色產(chǎn)業(yè)。茶葉從基本無收入到去年戶均收入1164.7元,養(yǎng)豬近三年戶均年收入4117.6元。

  從與世隔絕到整村脫貧

  多年前曾到過曼班三隊的人們,從不同角度的回憶,撩開了曼班三隊神秘的過往。

  “最早有人到曼班三隊原址定居,可追溯到1955年?!?965年至1969年曾作為工作隊員駐扎在曼班三隊的原勐??h衛(wèi)生局干部李貴祥回憶說,最早有三戶人家,慢慢自由聚集了十多戶。“1970年,我第一次進曼班三隊,是去幫村民分配秋糧,一名老工作隊員帶著我在密林中找了兩天才找到這個寨子?!碑斈暝卩彺迓喽牣斀處煹牡罂≈フf。

  2003年,政府為改善曼班三隊的生存條件,進行了第一次搬遷,但由于新址距離田地較遠,村民又陸續(xù)返回了,且見到陌生人就遠遠躲避。2008年底,西雙版納公安邊防支隊的官兵帶著生活物資進入曼班三隊,時任支隊長的陳俊說,當時村民住的是風雨飄搖的杈杈房,幾乎不識字,說不出年齡,不知道時代;十四五歲就住到一起“結為夫妻”,沒有結婚證、沒有身份證……

  2009年,曼班三隊第二次搬遷,政府投資316.7萬元,在原址對面的山坡上統(tǒng)一建蓋了房屋,實現(xiàn)水電路“三通一平”。2015年開始,又陸續(xù)投入2000多萬元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huán)境,并因需、因村、因人加派駐村扶貧工作人員,全力扶貧、扶智、扶志,村民們終于一步步走出貧窮。2018年,曼班三隊整村脫貧。

  眼前美好和諧的鄉(xiāng)村畫卷,在幾位回訪村寨的老干部、老教師和邊防軍人的腦子里出現(xiàn)過千百回。如今,撫摸著村寨的一磚一瓦,如此遙遠又如此真實。他們感嘆:“曼班三隊這么難都能做得好,還有什么貧困是不能戰(zhàn)勝的?!?/p>

  云南網(wǎng)記者 譚晶純 浦美玲 戴振華 鄭海燕 趙雨桐 陳飛 普建彬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