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zhí)篅馬尾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2020-05-26 09:53:45 閱讀量51561 字數(shù)1769

合唱“雙城記”,共取“發(fā)展經”。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云報客戶端聯(lián)動天眼新聞客戶端、當代先鋒網等全國6家省級主流媒體共同推出“雙城記——戰(zhàn)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今日推出“馬尾繡 獨龍?zhí)海喝娼ǔ尚】瞪鐣粋€民族都不能少”。


@云南  馬正山代表: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今天,我向全國人民、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一個喜訊:去年底,作為人口較少的‘直過民族’,獨龍族從整體貧困實現(xiàn)了整族脫貧!”




去年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前,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馬正山亮相“代表通道”,向中外媒體講述了當?shù)氐拿撠毠适隆?/p>


說到這個喜訊,不得不提到2015年。那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來云南考察期間,看望了來自怒江州的部分少數(shù)民族干部群眾,馬正山也在其中?;貞浧甬敃r的場景,他印象最深的還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馬正山所在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90%以上是少數(shù)民族同胞。其中,馬正山所在的獨龍族便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更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shù)民族。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新風貌。云南日報攝美部供圖


越過山丘,獨龍江兩岸,耳綴銅環(huán)身披七彩麻衣世代居住于此,家家戶戶有著掛于墻壁的七彩獨龍?zhí)?,日可當衣,夜可當被,成了獨龍族特有的文化符號?/p>


身穿獨龍族的民族服裝,2020年,馬正山繼續(xù)肩負人民重托赴京參會,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


“經過不懈的努力,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干部群眾苦干實干的努力下,我們貢山縣終于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泵棵空劦矫撠?,馬正山顯得十分激動。


在怒江,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是共有的主題。云南日報攝美部供圖


作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代表,馬正山仍將脫貧的重任放在肩上,在他看來,接下來的重任就是要鞏固好脫貧成果,向鄉(xiāng)村振興邁進。


“下一步,我們要穩(wěn)固、持續(xù)發(fā)展好貢山的致富產業(yè),進一步加大對群眾生產生活技術的培訓。正如總書記對我們說的,‘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p>



@貴州  宋水仙代表:“指尖經濟”增收入非遺文化永流傳


5月19日晚8點,即將出發(fā)前往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宋水仙在酒店忙個不停。



全國人大代表宋水仙正在展示她的馬尾繡工藝品。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喻義昌 攝


她和另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華茜在房里架起了直播設備,參加“淘寶直播·為家鄉(xiāng)帶貨”的“520營商環(huán)境日”活動。2個多小時的直播結束了,一共收獲11.57萬網友在線觀看,4.5萬網友點贊……


人大代表不僅要為人民代言,也要為人民帶貨。把馬尾繡從工藝變?yōu)樯唐罚嗡深H有自己的想法。


2006年,她在貴州省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開辦了全縣第一家馬尾繡工藝品店。6年后,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稱號的宋水仙把店鋪注冊成為了公司,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和馬尾繡產品研發(fā)生產基地。


宋水仙常常與繡娘們圍坐一起刺繡。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喻義昌 攝


宋水仙此舉帶動了當?shù)厮鍕D女通過馬尾繡發(fā)展“指尖經濟“,在傳承發(fā)展馬尾繡技藝的同時,也為眾多水族婦女增加一份收入。


今年兩會,宋水仙不忘自己的使命,她建議繼續(xù)加大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非遺文化的支持力度,讓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和中小學,定期舉行活動或開設固定的民族文化學習課程,讓孩子們了解和傳承民族文化。同時,希望各高校開設相關民族文化課程,加強校企合作,為民族文化培養(yǎng)創(chuàng)意人才,注入新的血液。

在三都,繡娘與孩子們在樹下一起刺繡,別成一幕風景。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喻義昌 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苯眨泄仓醒肟倳?、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毛南族實現(xiàn)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讓少數(shù)民族同胞倍感溫暖。


“今年,我還是穿著我們的馬尾繡服飾,帶著馬尾繡飾品走進人民大會堂,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水族獨有的馬尾繡。”宋水仙說,今年兩會,她將繼續(xù)行使好代表職權,帶著建議前往北京,把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聲音傳到中央。

 

策劃/謝煒 王璐瑤 楊儀

云報客戶端記者/瞿姝寧 張海燕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胥芬芳 田旻佳

編輯/和潤黃

責編/和寶魁

新聞熱線/0888—5122344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

(發(fā)稿編輯:本臺報道)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