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故事·非遺新聲】陳智:以恒心謀未來,讓非遺事業(yè)“傳”下去

2025-05-22 09:57:12 閱讀量24598 字數1644


占地3200㎡的白沙錦繡藝術院,自建成以來,便肩負起了保護、傳承及推廣麗江民族手工刺繡文化的使命。藝術院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民族刺繡文化為核心,弘揚東巴文化、唐卡文化、民族繪畫、舞蹈、音樂、書法等藝術,讓非遺傳承與創(chuàng)新融合之路不斷延綿。

 

白沙錦繡藝術院獲得“云南省非遺工坊”“麗江市人才培養(yǎng)示范點”等20余項榮譽。(麗江融媒記者 楊超 攝)


△點擊收聽音頻


藝術院的創(chuàng)始人陳智,是一位從事導游工作的文化愛好者,在他的從業(yè)過程中,許多國外游客格外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深深觸動了他,于是,陳智便毅然踏上非遺傳承的征途。


白沙錦繡藝術院創(chuàng)始人陳智。(麗江融媒記者 楊超 攝)


從一開始對“文化”概念的懵懂,到現(xiàn)在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者,陳智守正創(chuàng)新,將東巴文化、刺繡藝術與現(xiàn)代傳播相結合。


陳智正在給游客上東巴文化體驗課。(麗江融媒記者 楊超 攝)


藝術院為“一進四院”的建筑,四個院落各有乾坤。一、二院落面向游客,展示刺繡作品與制作工藝,滿足伴手禮、收藏品購買需求;第三院落用于研學與團建,游客可體驗東巴祈福儀式、學跳勒巴舞等;第四院落則是專屬空間,用于陳列刺繡精品,傳遞非遺傳承的深層價值。


莫美艷刺繡藝術品珍藏館。(麗江融媒記者楊超 攝)


“人才是非遺傳承的核心?!标愔巧钪@一點。藝術院成立初期,為解決刺繡人才短缺問題,他帶著團隊用最笨的法子——遞傳單、貼廣告進行宣傳,可效果欠佳。直到獲得婦聯(lián)等部門的支持,通過“免費培訓+支付報酬”的模式,逐步吸引了不少女性參與其中。經過多年發(fā)展,刺繡隊伍不斷壯大,繡娘們技藝愈發(fā)嫻熟,經濟收入也有了可喜變化。


民族刺繡手包。(麗江融媒記者楊超 攝)


莫美艷是藝術院的首席技師,她矢志不渝潛心研發(fā),將傳統(tǒng)技法與現(xiàn)代藝術融合,創(chuàng)造出“白沙錦繡”“東巴錦繡”品牌?!瓣愒洪L對文化的執(zhí)著值得追隨,他讓我們看到非遺傳承的希望?!蹦榔G的話語道出了眾多從業(yè)者的心聲。


陳智正在與莫美艷交流刺繡作品。(麗江融媒記者 楊超 攝)


在數字化浪潮推動下,藝術院積極擁抱新媒體,通過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傳播非遺、展示文化、推廣產品。


陳智介紹白沙錦繡院特色伴手禮。(麗江融媒記者楊超 攝)


陳智說:“守正與創(chuàng)新相輔相成,既要留住文化根脈,也要讓年輕人看到傳統(tǒng)之美。”在近期的東巴文化體驗課中,一位北京游客感慨道:“沒想到象形文字還存在,還可以使用,我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驕傲?!?/span>


陳智書寫東巴象形文字。(麗江融媒記者楊超 攝)


小朋友現(xiàn)場書寫東巴字,讓古老文字煥發(fā)出童真活力。(麗江融媒記者 楊超 攝)

 

錦繡藝術院還注重“文旅融合”,倡導研學體驗、開設非遺工坊、參與國際展覽等一系列舉措讓非遺從“深閨”走向世界。截至目前,藝術院培養(yǎng)的人才累計獲得國家級、省市級賽事獎項104項,參加國際、國家級展覽60余次,“白沙錦繡”“東巴錦繡” 等品牌成為麗江文化名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白沙錦繡院的民族風刺繡耳飾。(麗江融媒記者楊超 攝)


談及未來,陳智既有期待也有擔憂。他期待“錦繡第二代”能接過傳承接力棒。他說:“藝術院老師的子女們從小在文化氛圍中熏陶,假期常來學習刺繡與東巴文化。如果孩子們能愛上非遺,我們的事業(yè)就有了接班人?!?/span>


小朋友正在學習東巴象形文字。(麗江融媒記者楊超 攝)


如今,藝術院已獲得“云南省非遺工坊”“麗江市人才培養(yǎng)示范點”等20余項榮譽,但陳智更看重的是文化傳承的社會效益?!爱攪庥讶瞬贿h萬里收藏我們的作品,當老夫妻因一幅刺繡寵物作品重拾笑容,我們做的事有溫度、有意義?!标愔钦f。


白沙錦繡院的東巴紙筆記本。(麗江融媒記者楊超 攝)

 

從導游到非遺守護者,在陳智眼中,白沙錦繡藝術院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文化磁場——吸引著熱愛傳統(tǒng)文化之人,匯聚著創(chuàng)新求變之力,孕育著非遺復興之夢。正如東巴紙上的象形文字,歷經千年依然鮮活,非遺傳承的故事,也將在這群守護者的手中,續(xù)寫新的篇章。


編輯/楊超

責編/李婧

終審/張衛(wèi)國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