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一直以來,激勵何躍林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正是這份堅定與執(zhí)著。樸實無華的話語、踏實有力的行動,煥發(fā)出動人心魄的能量,生動詮釋了“身殘志不殘”的精神內核。他的事跡不僅是個人的奮斗史,更是殘疾人群體自強不息的縮影。
何躍林,男,納西族,1961年出生于古城區(qū),祖籍玉龍縣巨甸鎮(zhèn),大專學歷,中共黨員,一直以來,何躍林憑借著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穿梭于生活的荊棘叢中,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了一條溫暖且明亮的希望之路,也照亮了無數(shù)人前行的方向。
學習中的何躍林。(麗江融媒記者 趙慶祖 攝)
身殘志堅不言敗,自強不息成精彩
9歲時,何躍林在和同村小男孩玩耍時撿到了一枚廢棄的炸彈,就在他們拍打炸彈上的泥土時,“砰”的一聲巨響,何躍林被當場炸暈,醒來發(fā)現(xiàn)雙手手掌不見了。何躍林并沒有因受重傷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反而憑借頑強的毅力過上無異于正常人的生活。之后,何躍林完成了從小學、高中到大學的學業(yè)。畢業(yè)以后,他又憑借超乎常人想象的堅強意志,將手掌的功能轉移到兩段呈半橢圓形的殘臂上,學會了開車,并成立了租車行、旅游公司,熱心公益事業(yè)。他的奮斗歷程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公益隊伍,共同為殘疾人群體奉獻光和熱。
從小雙上肢殘疾的何躍林,用40多年的安全駕駛、嫻熟的駕駛技能,證明了人的身體器官缺失并不必然導致相應功能喪失。他時常對別人說:“人生充滿了戲劇性,雖然我失去了雙手,但這卻激發(fā)了我其他的潛能。”
40多年來,何躍林練就了過硬的駕車技術,開車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并多次駕車往返于路況最為復雜的川藏公路,還參加了多項越野挑戰(zhàn)賽并獲得諸多獎項:2002年,他參加中國電視吉尼斯大賽,創(chuàng)造了無手駕駛多種類型車輛、無手駕駛80噸大貨車穿行崎嶇山路30公里的記錄;2004年,參加昆明東川泥石流汽車場地越野賽,成為國內首個與健康車手同場競技的殘疾車手;同年,他參加“中國十大殘疾接觸青年”挑戰(zhàn)世界屋脊活動,并勝利抵達珠峰大本營,獲得“杰出勇士”稱號,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無手車王”。2019年被評為旅游先進工作者;2019年被評為“熱心好市民”;2020年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2023年被聘任為麗江市交通運輸局道路運輸行業(yè)領域安全生產庫專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何躍林被2008奧組委選為麗江奧運火炬手,更是以奧運火炬手的身份出現(xiàn)在億萬觀眾面前?;鹁?zhèn)鬟f的過程中,何躍林一邊感謝各族人民對自己的認可、尊重、關愛、支持和鼓勵,一邊以最飽滿的姿態(tài)向世人傳遞自強、自信、樂觀、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用生命影響生命,用品格傳遞品格,用愛心點燃愛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麗江旅游業(yè)按下“暫停鍵”,不少旅游從業(yè)者開始思考新的出路,在旅游行業(yè)翻爬滾打多年的何躍林也不例外,他開始思索,如何在疫情下,養(yǎng)活自己,不辜負跟隨自己多年的員工。
何躍林帶著對旅游行業(yè)的熱愛,不僅沒有辭退員工,也沒有不發(fā)工資,還組織員工學習抖音拍攝、剪輯和運營,研究精品路線,推出了新的路線—瀘亞線。整條線路深耕當?shù)匚幕妥匀痪坝^,受到不少朋友的喜愛。
何躍林。(麗江融媒記者 趙慶祖 攝)
熱血鑄就公益夢,愛心傳遞正能量
“我一路走到現(xiàn)在,幫助過我的人太多太多,走過的路越遠,發(fā)現(xiàn)這世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很多,我需要做些什么”。何躍林始終不忘回饋社會,熱心公益事業(yè),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公益慈善的深刻內涵。
在麗江市殘聯(lián)、市民政局等部門大力支持下,何躍林積極奔走,于2024年促成中國獅子聯(lián)會云南代表處麗江三朵雪山服務隊,并擔任隊長。服務隊成立后,一系列公益活動如同一束束陽光,照亮了那些渴望幫助的角落。其中,“好書千里行” 活動為麗江偏遠山區(qū)孩子們補給知識。何躍林和團隊成員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將一本本嶄新的課外書籍送到寧蒗縣拉伯中心校、玉龍縣黎明幼兒園等偏遠山區(qū)的學校。去年,他們捐贈了1000多冊書籍,為教室設置了書架。
何躍林和隊友參加公益活動。(受訪者供圖)
堅定不移,用心用情用力為殘疾人朋友點亮心燈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麗江市肢體殘疾人協(xié)會主席的何躍林,擔負起橋梁紐帶的責任,從工作實際出發(fā),著眼于解決殘疾人朋友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發(fā)揮出一名基層殘疾人工作者的光和熱,堅定不移地做殘疾人朋友的“秉燭者”,為殘疾人朋友點亮心燈。
自擔任肢殘人協(xié)會主席以來,何躍林全身心投入?yún)f(xié)會的建設與發(fā)展中。2024年年初,他有條不紊地搭建協(xié)會班子,精心選拔推薦理事長、副會長等關鍵成員,大力培養(yǎng)年輕人才,為協(xié)會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協(xié)會成功注冊,獲得法人資格,自此在為殘疾人服務的道路上擁有了更多決策權。
獅子聯(lián)會三朵雪山服務隊成立后,何躍林通過借助多方力量,努力將助殘工作推向新高度。引入獅子會殘疾人公益項目,以會員每年2000元的會費作為項目資金。目前,團隊已有33人,其中4位是殘疾人。每月9日,他們都會準時碰面,開展例會交流工作,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服務殘疾人。
在就業(yè)幫扶上,何躍林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模式。他利用麗江豐富的土特產資源,與電商合作開展直播,助力殘疾人增收;全力推進 “一輛車養(yǎng)活一個家庭” 項目,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C5駕照,讓特困殘疾人家庭通過網(wǎng)約車實現(xiàn)就業(yè),實現(xiàn)從 “輸血式” 幫扶到 “造血式” 幫扶的轉變。
何躍林用殘缺的身體書寫了完整的奮斗篇章。他的事跡證明,生命的價值不在于身體的完整,而在于精神的豐盈與擔當。何躍林表示,下一步,將繼續(xù)深耕殘疾人公益事業(yè),助力更多“折翼天使”展翅高飛,為共同富裕之路注入更多溫暖的力量。
記者/趙慶祖
責編/王君霞
二審/和眾學
終審/郭俊燕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